懵懂畫童修行山川中 翁祖團與畫結緣,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身為建筑師和美術家的父親的影響和啟迪。那個年代,父母親無暇照顧孩子,孩子們幾乎都是放養長大的。翁祖團也不例外,在五、六歲的時候,他就經常跟隨父親到野地山川,去逮蟲摸魚、栽樹種花,親密無間地體驗著大自然的呼吸和脈搏。 翁祖團酷愛畫畫,在他小學、中學時代,就顯露出過人的美術天分,他的每次作業都被老師當成“樣品”,貼在教室的前面,供同學們學習參考。老師這個看似平常的舉動,卻給了他莫大的鼓勵。這時的翁祖團,與美術就如同情竇初開的一對戀人,朝朝夕夕親密而愉快地相伴而過。那些用黑泥捏成的老鷹小雞、獅子和地球;用水彩畫成的紅熟的梭子蟹和盛開的山菊;用水墨畫出的河蝦和青蛙,都是他的“經典”之作…… 可好景不長,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全國掀起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翁祖團不得不輟學,回到了家鄉高山村。這是他一生中最苦悶的一段日子,沒書讀了,每天還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靠“出工”來掙“工分”糊口。但每次出工時,翁祖團總是情不自禁地掏出隨身所帶的小寫生本勾畫起來,沉浸在繪畫的世界里。一段日子后,翁祖團漸漸有了些名聲,福清縣文化館的主管干部得知后,每年都召他到縣里搞創作。那時,在福清的山野村莊,經常看到一個身背畫夾的年輕人走村串戶,畫養豬模范,畫地瓜豐收等,他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學習和創作中。 當時,高山鎮有一個石雕廠,可是懂得石雕技術的人才奇缺。廠長很想培養出本地的石雕人才,于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找到了翁祖團。初生牛犢不怕虎,翁祖團剛到工廠,就劈劈啪啪地操起工具,一口氣就雕出一尊“荷花仙子”的作品,把從福州請來的師傅驚得目瞪口呆……翁祖團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高山鎮石雕廠的“簽約”藝人,從這一天起,除了完成縣文化館的創作任務外,他就一門心思地撲在石雕廠里,認真研究石雕。很快,他成了高山石雕廠的臺柱子,負責石雕廠樣品的創作,幾年下來,他雕刻的許多石雕工藝品通過廣交會,銷到世界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