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深造練就真功夫 在文化館和石雕廠做工,每月可賺1000多元錢,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但這些卻留不住翁祖團的心,他急于找到一位大師,參拜在他門下。翁祖團有一位遠房表姑是東瀚鎮人,他的愛人是一位世界級的雕塑大師,早年留學巴黎美術學院,建國后他任教于浙江美術學院。翁祖團連忙趕往杭州,投奔在他門下。翁祖團的姑丈周輕鼎不問世事,一心關在畫室里捏泥團,搞創作。翁祖團到來后,先是幫姑丈打下手。幾個月的時間,翁祖團有幸聆聽大師教誨,如沐春風,如飲甘泉。后來,在姑丈周輕鼎的引薦下,他有幸參拜了姑丈的莫逆之交,時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杰出的國畫大師潘天壽,成為潘天壽的關門入室弟子。 翁祖團回憶說,三年多的時間里,在工作之余,他“間歇”式地跑到浙江學藝,他將做好的雕塑、國畫作品拿給大師指點,大師只要稍作改變,作品就變得鮮活生動,大師一邊做一邊給翁祖團講解。一幅畫的布局造型,線條的粗細處理等,在大師的手里是那樣的駕輕就熟、運用自如;又是那樣的樸厚勁挺,沉著斑斕,和諧流暢。如今斯人已去,翁祖團還時常追憶,說到這里,翁祖團眼角邊閃爍著幾朵晶瑩的淚花。 1975年,有一批大中專學校開始招收工農兵大學生,翁祖團有幸考入了浙江美術學院深造,這也是翁祖團藝途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段時間的學習,他潛移默化地產生了一種想法,就是把分門別類、各自獨立的美術種類(畫種)視為不同材料、不同手法的表現技法(藝術語言),統一并服從于一個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美術范疇內,并在這個基磐上再重新開闊美術學視野,拓展表現法的領域,這就是翁祖團后來構建的大美術思想。但在當時,對翁祖團來說還只是一個粗淺的想法。 博覽群書后,翁祖團萌生并實現了一個宏偉的規劃,創作《離騷圖》。《離騷圖》的問世,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它填補了文化藝術界的兩項空白。一是用繪畫的形式為屈原自傳體的長詩《離騷》這部千古絕唱、文壇奇葩作全圖寫照,在此之前還從來沒有過。翁祖團成為古今中外第一人;二是翁組團經過反復研究摸索,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意筆重彩”之技法。開創意筆重彩畫技法并用意筆重彩法作畫者,翁祖團也為古今中外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