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紅火時,打開手機和電腦,總會看到幾個本土“大v”在你的個人主頁上狂刷“轉發有獎”的信息。微信大行其道時,又有一些本土微信公眾號以“福清發現……”、“在福清必須要做的幾件事”、“福清人一定要看的……”等圖文信息挑逗人們的視覺神經。這些微博大v、微信大號是本土自媒體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但對于這些天天隔著手機屏幕和你親密接觸的“媒體人”,人們通常只是“只見其聲,不見其人”。他們是誰?他們運營的自媒體到底有多火?本期關注,帶你走進本土自媒體世界。
新興媒體 粉絲眾多
自媒體,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
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等網絡社區。眼下,自媒體平臺最為活躍的當屬微信公眾平臺,據騰訊公司統計,截至2014年底,微信公眾號的數量已超過800萬個。
福清的自媒體有多少?多個業內人士表示,具體的數字難以統計,但要說有一定影響力的,確實有不少。以查找微信公眾平臺為例,在微信里輸入“福清”二字,會出現數百個帶有“福清”字樣的公眾號。微信公眾平臺會根據搜索頻率、關鍵詞、平臺信息量等因素,對公眾號進行排名,如位居搜索排行榜第2位的微信公眾號“看福清”,是本土網站“看福清”的官方微信。
目前,福清本土自媒體主要分為機構自媒體和個人自媒體兩大類。機構自媒體多以團隊的方式運營自媒體平臺,有專人負責采寫信息、設計圖文,較知名的有微信公眾號“福清網”、“看福清”、微博“福清那點事兒”、“福清民生事”等;而個人自媒體則完全依靠個人力量運營,主要有微信公眾號“江陰半島”、“福清大城小事”、“印象福清”,以及微博“福清吃貨團”等。
這些自媒體的運營者多以80后、90后生人為主,他們成長于互聯網時代,對網絡流行事物有天然嗅覺。如今,這些本土自媒體正成為民間信息傳播的一股新興力量,人們很少看到運營者的身影,卻無時無刻不被他們所影響。比如,“看福清”微信公眾號目前的“粉絲”已突破4萬人。而微信公眾號“福清大城小事”,則是由個人獨立運營的。運營者叫阿春,85后生人,在工廠上過班、跑過業務,如今一邊和朋友合伙辦駕校,一邊維護自己的微信公眾號。
線上線下 同樣活躍
“傳播福清本土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信息。”在記者問及自媒體定位時,幾位接受采訪的本土自媒體負責人都如此表述。
阿春說,這個定位是他運營自媒體近10個月的心得。去年12月份,“福清大城小事”發布了一篇原創文章《2014年娶福清老婆禮金的最新報價》,引發轟動效應,閱讀量超過10萬人次,轉發多達5千多人次,其中不乏其他自媒體、網絡媒體的轉載,還有“粉絲”在后臺留言,希望多發一些福清本土消息。
“我發現粉絲喜歡看跟福清人生活有關的消息,比如各地婚嫁習俗、趣聞等。”阿春說,這次經歷讓他體會到自媒體帶來的成就感,也改變原本只想小打小鬧的心態,從此認真維護微信公眾號。
微博“福清吃貨團”是本土自媒體的一個特例,它不做新聞傳播,而是專注于美食資訊分享。
2013年,喊著“愛生活、愛交友、愛美食”口號,微博“福清吃貨團”在本土微博大V中脫穎而出,至今人氣居高不下,目前其微博“粉絲”有49000多人,粉絲稱運營者為吃貨團“團長”。去年下半年,團長開通同名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消息不再局限于美食,而是擴展至吃喝玩樂游購等方面。
“福清吃貨團”的特點是組織粉絲開展線下活動。團長說,不管是在微博還是微信,粉絲的每條私信、留言,他基本上都會回復;兩年間,他組織了二十多次線下活動,每次“吃貨招募令”一出,總有不少吃貨踴躍報名,最近的一次活動便是組織網友赴平潭游玩。這使得他在眾多自媒體中獨樹一幟。
把自媒體玩得“聲響最大”的,當數微信公眾號“福清網”。今年5月份,“福清網”發布“福清市首屆萌寶大賽”的消息,號召家長們在微信公眾號上報名,“曬”出萌娃照片,爭取贏得大獎。當時,許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幾乎都被萌寶大賽消息給“攻占”。為了幫朋友投票,許多人關注了“福清網”。經“朋友圈”轉發、發酵,“萌寶”大賽成了一場全民娛樂。最后,“福清網”的總粉絲量也達到了二十多萬人,由此坐上福清自媒體“頭把交椅”。
以信息傳播為主,附帶粉絲互動和基于自媒體平臺的其他活動,是福清本土自媒體的主要幾種玩法。這些五花八門、海量的信息在自媒體平臺發布后,匯集到人們的手機終端,逐漸滲透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網海沉浮 時觸暗礁
“運作自媒體門檻低、發布簡易、人人都可以是信息傳播者和接收者,這是時代發展的趨勢。”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文法學院副院長陳致烽表示,快速發展的自媒體擴展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幫助人們了解周圍環境變化,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但同時,自媒體發展中也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可忽視.“面對海量的信息,受眾無法一一甄別,容易被不實信息誤導。”陳致烽說,自媒體發布簡便、傳播速度快,像一把雙刃劍,有些不實的消息經過自媒體傳播后,有的受眾不明真相,信以為真,就容易產生負面社會影響。一直以來,微信朋友圈被戲稱為“謠言制造機”,各種錯誤常識和聳人聽聞的消息泛濫成災,也就源于此。
一位自媒體運營者說,不管什么內容,只要在標題上寫上“福清”兩字,閱讀量就會蹭蹭往上漲。記者在某微信公眾號上看到,6月24日,該公眾號發布了一則標題為《福清發現奇葩男和大媽比廣場舞》的文章,內容是年輕男子跳廣場舞的視頻,閱讀量超過8000人次。但記者上網搜索發現,這是網友在四川某地拍攝的視頻,并非發生在福清。
“抄襲嚴重、原創不足、內容同質化是本土自媒體的通病。”看福清網站負責人陳平興說,本土自媒體大多依托報紙、網絡等渠道獲得資訊,原創文章少,為了吸引眼球,不少自媒體只能在標題上做文章,用夸張的字眼吸引受眾。
“不實消息一旦發布多了,就很容易讓粉絲對自媒體的公信力產生懷疑,最后導致粉絲反感,最終被取消關注。”陳平興認為,新媒體人缺乏傳播專業素養,對受眾需求了解不足,這是當下許多自媒體存在運作問題的根源之一。
對此,陳致烽也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自媒體正改變著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獲取信息習慣,未來,這種改變還將更加深刻和全面,但相較于傳統媒體,自媒體還只是一個新生事物,它需要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
“對從業者而言,應該要加強自身專業素養,提高對信息篩選和甄別的能力;從行業來講,需要其加強自律,形成行業規范,監管部門也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總的來說,需要所有參與者共同努力,才能讓這個新興事物健康發展,走得更遠。”陳致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