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清市南大門新厝鎮區,有一家店面并不起眼的“亞丕飯店”。雖然店面裝修裝潢顯得平凡普通,可是來店中光顧的食客卻是“車水馬龍”。不為什么,就因為該店秉承“真材實料”這四字的經商理念,打造出新厝鎮多道的品牌美食,其中有三道特色美食在“福清光餅文化節”上參賽,“新厝紅菇豆腐湯”脫穎而出,還榮登“福清十佳”特色小吃的寶座,為新厝鎮爭得一份榮譽。
“亞丕飯店”的老板就叫林亞丕,莆田籍人士。由于父輩多子女的緣故,家境比較困難。上世紀60年代出生后,12歲的林亞丕就輟學在家當起了“鴨司令”,由他放養的蛋鴨量達300多只呢。到18歲算是成人了,那年也是林亞丕生活中的轉折點。他的父母打發他去幫廚,平常跟著“土廚”(農村一種上門替農戶操辦酒席的廚師)到農村辦酒席時當下手。心靈手巧的林亞丕,一邊剁肉切魚幫廚做下手,一邊默記著酒席的流程和各種菜譜的烹飪技巧。不多時,林亞丕的廚藝就“出藝”了。可以獨當一面后,他就來到新厝鎮,在那里開了一家小食店。
如何讓“亞丕飯店”不但能夠進入轄區食客的視線,而且還要發展壯大聲名遠播呢?林亞丕為記者闡述了為什么要起“亞丕飯店”店名的意義。“用自己名字做店名,就是為了有一種擔當的責任感。”林亞丕說:“自己店自己開,打造的是品牌,做的是永久生意。”
林亞丕告訴自己,現在雇請一個廚師,人工費用每月得上萬元吧。廚師為了讓飯店提高經濟效益,就得低成本采購,講求利益最大化。可是,這種理念就很難保證食材的質量。“我是一直講究食材必須真材實料的。”他說。隨后,林亞丕提著一桶花生油來到記者面前。記者看到,“魯花5S壓榨一級花生油”幾個大字。“為了食用油安全,在我開店早期的經營中,每年都要在當地購買一定數量的本地花生,然后自己拿到油坊加工花生油。這樣做,我自己用油放心,顧客食用更放心。”林亞丕說,直到10年前看到央視播放“魯花花生油”的廣告后,他才改用“魯花5S壓榨一級花生油”。這一改就是10年,而且成為該店品牌美食“興化鹵面”的專用油。“油香品正,做出來的菜口感好,對顧客身體有益,回頭客就多。”林亞丕很自信:“店要靠一個招牌,口碑很重要。”難怪,新厝鎮臨近的漁溪鎮、上逕鎮、江陰鎮,以及城區的眾多食客,都會專程驅車前往“亞丕飯店”品嘗傳統美食。
聊到新厝鎮傳統美食,林亞丕介紹說,經過多年實踐、創研、磨合,原來新厝鎮轄區菜譜中的“老三篇”,已經改變為“新三篇”了。所謂的“老三篇”,就是鄉下操辦酒席時候慣用的“鹵面”、“豬腳”、“豬肚”三道菜。而與時俱進發展到現在的“新三篇”,就包含林亞丕于2008年2月份代表新厝鎮,參加福清市舉辦的首屆福清光餅文化節中榮獲“福清十佳特色小吃”的“新厝紅菇豆腐湯”。
林亞丕自豪地告訴記者,遠近食客經常慕名光顧他店的“新三篇”中,“興化鹵面”、“爆炒章魚”也是數一數二的招牌菜。據介紹,他炒的章魚從食材上就有講究。為此,他根據潮汐規律,起早貪黑到海邊去收購本地純天然無污染的章魚。而不是貪便宜貪方便,去市場批發閩南養殖類章魚。在做工方面,章魚要磨久要脫水,而不是偷懶地用機械絞著磨。同時,在操作上,火候要足要大,爆炒出來的章魚脆嫩口感好,就會受到顧客的稱贊。
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原來,林亞丕處處留心皆為顧客著想。他從食材采購、做工操作,方方面面都為自己店名“負責任”,難怪由他煮出的一道道食品,都會在食客的味蕾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為無形的口碑。久而久之,“亞丕飯店”也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招牌。
林亞丕笑著說,新厝是個好地方,而且語言與莆田話又相通,風俗習慣也有相似之處,我很喜歡這里。現在我老婆孩子都在這安家了,就是一個真正的福清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