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微信群來說,最大的魅力大概就是搶紅包了。在福清市,有人組建了一個微信群,群里每天的紅包都在50個以上,金額最多時超過30萬元。不過,面對再大的紅包,群友們都不搶。因為,這些紅包都是用來幫助困難人群的,只能由“中國好人”、福清市鄉村愛心廚師薛建波接收。這個微信群,就是“日行一善——只發善款不搶紅包”微信群。
12月19日,記者在龍田鎮見到薛建波,他正忙著申報“薛建波學雷鋒志愿者服務中心”。這件事一旦通過市民政部門批準,那薛建波學雷鋒服務團隊的數千名成員就有了“家”。
薛建波說,“只發善款不搶紅包”微信群群主叫周主育,也是一位好心人,因為周主育對他信任,加上他熱愛慈善事業,所以特地建立了這個愛心微信群。
“去年底,一位白血病兒童無錢治病。我得知后,在朋友圈公布信息,沒多久,我就收到一個200元的微信紅包,上面寫著‘為了孩子’。在感動之余,我將紅包截圖曬出,幾分鐘后,感人的話語伴隨著紅包源源不斷匯聚到我的手機上。兩天內,我就收到7萬元善款。”薛建波說,他通過這件事,發現身邊有很多人都愿意獻愛心,但缺乏捐助渠道。由此他想為助人者與受助者搭建一座“愛心橋梁”。
“如果能夠把志同道合的人聯合起來,組建微信群,然后用紅包的方式收發善款,是否可以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薛建波把自己的想法與幾位愛心人士交流,他們立馬同意,事后,周主育立即組建了微信群。
今年1月1日,“日行一善”微信群誕生,500人的群當天就滿員。為了保證善款落到實處,薛建波等人會親自走訪、確認每條求助信息,再由薛建波在群內發布。微信群主動請求接受市慈善總會監管,賬戶開設在市慈善總會名下,保證愛心款專款專用,并在每天晚上公示當天的捐款名單、金額以及愛心款的去向,就連受助人接受善款的現場照與字據,也會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公示。善款來往越公開透明,也越得到大家的認可,許多人爭先恐后申請加入“日行一善”群。
群友薛玲深有體會。第一次捐贈,她發了1萬元紅包,因為沒有留名被退回。薛建波明確告知,沒有留名的紅包無法記賬。幾番交流,薛玲只好留下了姓名。這件事,也堅定了她對微信群的信任。
群友葉潛悟說,一年來,薛建波先后經手300萬元善款,沒有出過一分錢的差錯。因此大家對薛建波非常放心。只要群存在,他就會持續捐款。
薛建波告訴記者,“日行一善”微信群也出過尷尬現象——個別剛進入群的朋友不了解情況,一下子把愛心紅包搶走,這時,群里很多朋友就會馬上出來說話:那是愛心款,不能搶,要馬上退回來!
“有一次,一位群友不知情搶走100元,后來知道是愛心款,馬上退了回來;另一個不知情的群友,搶走了10元愛心款,當他知道是愛心款時,不到一分鐘就退回了10元愛心款,還追加了微信錢包里僅有的幾元錢。”薛建波說,“日行一善”微信群的公益行動還得到廣東等地融籍鄉親的宣傳和推廣——在廣東做生意的翁惟文、郭進輝也在廣東建立“日行一善”微信群,并把每筆愛心款發給薛建波,用于救助家鄉的困難群眾,目前廣東“日行一善”微信群已向薛建波轉來愛心款8萬余元。
“日行一善”微信群的公益行動,也引起了部分專家學者的關注與肯定。他們表示,微信是一種社交平臺,在微信上推行“日行一善”,能在更大范圍弘揚社會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