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云魚”源于福清黃檗寺
www.bjjht.com 2016-01-05 09:08:33? ?來源:福清僑鄉(xiāng)報 我來說兩句
“云魚”也叫“木魚”,在隱元禪師東渡之前,日本寺院是沒有云魚的。 “木魚”,是龍生的九子之一,為佛教的護法。念經(jīng)時和吃飯的時敲的叫“云魚”。 佛家時間觀念非常強。人生百年,只是短暫的一剎那,活著的人要把握每一時、每一刻,不能讓自己放松。魚睡覺時都是睜著眼睛,佛家用它來提醒每一個修行的人要遠離昏睡,精進修行。 僧人在吃飯時要敲五十三下“云魚”。五十三,代表觀音菩薩身邊的善財童子在出家以后,到處求經(jīng)傳學(xué),先后拜訪過53位非常有德行、有修行、有學(xué)問的有德之士。出家人過的是云游生活,云魚希望出家人多去參訪有識之士,增加自己的修行。 與福清黃檗寺一樣,在日本黃檗山萬福寺大雄寶殿內(nèi),懸掛著一具碩大的魚梆,用整塊的木料雕制而成,魚目圓睜,口中含著一顆圓珠,栩栩如生,成了萬福寺的一大名物。這個碩大的云魚,是僧人誦經(jīng)時所用。 “木魚”一詞,最早見于1019年問世的《釋氏要覽》。元代重修的《百丈清規(guī)》中說:“魚晝夜醒,刻木,象形,擊之,以警昏惰。” 宋元時期的木魚,只是魚形的木具,主要用于寺院中入堂、齋粥等時集聚僧眾的場合,并非今日所見的、大約出現(xiàn)在明代的用于誦經(jīng)的圓形木魚。明以后,木魚也被稱為“魚梆”或者“魚板”。 日本出版的《世界大百科事典》中說:“在承應(yīng)年間(1652-1655),黃檗禪來到日本時,傳來了木魚,以后廣泛用于禪、天臺、凈土等各宗之間。”文中的“黃檗禪”指的就是隱元禪師,原來,誦經(jīng)用的圓圓的木魚是隱元禪師傳到日本的!值得一提的是,今日的中國本土差不多已經(jīng)消失的“魚梆”或“魚板”,日本黃檗山萬福寺內(nèi)依然留存著,且依然在使用,有些魚板已經(jīng)敲得字跡模糊。 日本黃檗山萬福寺魚板上所刻寫的文字為“謹(jǐn)白大眾,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各宜覺醒,慎勿放逸。”起到了很好的警醒作用。 |
- 責(zé)任編輯:周麗芬 標(biāo)簽:福清 社會 云魚 黃檗寺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6-01-04 ]83歲福清老人獨自尋親 卻不慎走失流浪漳州
- [ 2016-01-04 ]第一尊城隍爺金身神像“現(xiàn)身”福清城隍廟
- [ 2016-01-04 ]“豆角”是福清隱元傳播到日本的
- [ 2016-01-04 ]福清市讀書明星林秋明、毛立平論文入選
- [ 2016-01-04 ]361年前隱元大師東渡與“政治使命”無關(guān)
- [ 2016-01-04 ]福清市一年一屆的讀書月活動已走過了10個年頭
- [ 2016-01-04 ]元旦小長假閩運福清公司運送旅客超1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