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朱俤:做家鄉巨變的見證人
www.bjjht.com 2016-06-21 08:41:52?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林朱俤現任新加坡福清會館總務、新加坡馬六甲酒店總經理。作為一名融籍華僑,林朱俤不僅愛鄉戀土,還十分關心華裔青少年的成長,重視華文教育,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他經常攜同新加坡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冬)令營”回到福清,指導營員們參觀學習,并快樂地參與其中。今年6月份,趁林朱俤再次帶領新加坡華裔青少年回融尋根之際,記者專門采訪了他。回憶起旅僑生活的點點滴滴和對故土的印象,這位七旬高齡的老華僑不禁感慨萬千。 10歲才見父親面 1946年,林朱俤出生在港頭鎮汕頭村一個貧僑家中。父親林欺妹早年旅居新加坡,林朱俤要出生時,父親回鄉陪伴在母親身邊,他很想能第一眼看到孩子的模樣。他在家鄉左等右等,可孩子就是不從娘胎里出來,后來他等不及回南洋去了。可就在他離開家鄉的當天晚上,林朱俤才哇哇墜地,讓父親“大跌眼鏡”。林朱俤說,就差這么一天,使得他的童年連父親是啥模樣都不知曉。 林朱俤出生前,林欺妹在新加坡和大多數早期“下南洋”的福清哥一樣,主要靠給人拉黃包車為生,日子過得極其艱辛,連自己吃飯糊口都很難,根本沒錢往家里寄,家中一貧如洗。 林朱俤滿月時,按照當地風俗,家里要操辦“燭酒”宴請鄉親。林家家徒四壁,無力操辦,母親只得忍痛割愛把兒子賣掉,換取些錢辦席宴。消息傳出,一位親屬連忙告訴從新加坡返鄉的林朱俤的叔叔,說:“欺妹的孩子要賣掉啦!”叔叔聽后,大吃一驚,立即籌備了幾擔“地瓜片”趕去買方家中,才把林朱俤“贖回”。 林朱俤說,在印象中,他的少兒時期,遠在新加坡的父親從未與家里有過書信往來,直到他6歲時,父親改行經營旅館后,才偶爾寄回一些食品。 1956年,林欺妹為林朱俤辦理了旅居新加坡手續,林朱俤踏上“下南洋”的旅程。林朱俤說,他會暈船,從上船的那一刻起,就一路昏睡到了新加坡。到新加坡后,他并沒有立即著陸,而是被隔離在一孤島上注射疫苗,觀察數日后,才上岸的。 在碼頭,林朱俤第一次見到了來接應的父親。父親待他很好,剛下碼頭,便給他買了瓶汽水。林朱俤說,那是他平生喝到的第一瓶飲料,比蜜還甜。隨后,父親把他帶到百貨商店,給他買了衣服后,接回家里讓他洗澡,又把煮好的米飯端到他的面前。在家鄉,林朱俤很少能吃到米飯,看到香噴噴的米飯,他太高興了,那一頓,他至少吃了4碗飯。 在新加坡,林朱俤進入當地小學讀書,別人的孩子都是坐巴士去學校的,惟獨他是步行去的。別人的孩子身上都有零花錢,惟獨他沒有。課間休息時,孩子都跑去買零食,只有他獨自一人跑到洗手間喝自來水。他說,那時父親還很窮,他穿的鞋子都是從路邊撿來的。貧窮一直伴隨著他步入青年時代。 稼穡艱辛伴青春 從中學畢業后,林朱俤便選擇了到全新加坡最艱苦的造船廠做焊工。新加坡天氣十分酷熱,太陽暴曬之下,在熱得發燙的船體鋼板上焊鋼件,如同泡在蒸鍋里一般,林朱俤整天大汗淋漓,整天全身濕透。“我每天要喝幾十升的水!”在造船廠,林朱俤一干就是兩年。這期間,艱苦的環境,超強的體力勞動,培養了他吃苦耐勞的堅強毅力,也培養了他熱愛勞動的福清哥本色。700多個日夜的勞作,稼穡艱辛令他切身體會到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勞動人民的辛苦,培養了他的同情心與體恤之情。這一切,都為他日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兩年后,林朱俤開始從事電工工作,他接觸了許多工程,也接觸了社會各界人士,他的勤勞聰穎得到了不少人的賞識,也得到了貴人的指點,慢慢地,他開始學做生意,開了一家咖啡店,有了積攢,隨后經營旅館。由于他為人真誠,待人友善,服務周到,有很好的人緣關系,所以,許多客人都愿意入住他的酒店,顧客的回頭率達百分之百,他在新加坡終于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林朱俤說,海外非天堂,謀生不容易。在新加坡,他不知吃了多少的苦,度過了20多年艱難的歲月,才有了后來的發展。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6-06-12 ]王圣芳的“功夫人生”
- [ 2016-06-06 ]《王基文文集》出版
- [ 2016-05-25 ]福清哥義賣書畫籌建公益基金會
- [ 2016-06-06 ]“林把頭”二三事
- [ 2016-05-30 ]林建民:年輕的心馳騁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