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外人眼中的“文藝醫生”同事口中的“寶藏男孩”
林星主任在辦公室(東南網記者 袁琳敬 攝)
從文學青年到白衣天使,從未后悔過“聽父親的話”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林星出生于醫學世家,父親是當地很有名氣的醫生。受父輩的影響,他對醫生這個職業很是熟悉,既看到了病人的傷痛,更看到了醫生的辛苦。
讀書的時候林星偏愛文學,在大大小小的報刊雜志上發表過多篇詩歌和散文。通過他的筆,描繪出了對這世間萬物的愛,這也是他成為醫生后依然能夠保留赤誠之心的主要原因。對待患者如同家人和朋友般的態度,讓他一直以來都廣受好評。在他的辦公室,散發著淡淡的書墨香,他談起人生及專業時,于輕描淡寫中那一份厚重和睿智,都藏在他博覽群書的儒雅氣質里,讓人如沐春風。
“其實最初想報考文科專業,夢想是成為記者或詩人,后來聽父親的話選擇學醫,從此治病救人成了我畢生的追求。”林星表示,“從未后悔過”。
1985年,林星從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進入福清市醫院工作,開始了他迄今為止長達30余年的醫學生涯,期間還到北京協和醫院進修風濕免疫科。工作之余他依然堅持自己對文學的熱愛,先后在《健康報》《福建衛生報》等報刊發表科普文章100余篇,參與了《類風濕關節炎診治與自我康復》《中華風濕病學》等書籍的編寫。
在完成繁重的日常工作之余,他還分別擔任了福建醫科大學副教授,福清市醫學會秘書長等職務,并于1998年獲得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后又先后被評為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福建省衛生系統職業道德先進個人、福建省勞動模范、全省衛生系統“醫德標兵”等,2009年度和2011年度被評為福建醫科大學優秀臨床帶教教師,他帶領的普通內科一區更是被評為“帶教先進科室”。
“醫院和醫術的發展靠得是人才和團隊,我們科室有多位十分優秀的醫生,他們去偽存真、流沙沉金,他們接觸的知識面更多更廣,目前只需要實踐經驗的積累、厚積薄發。”林星一直注重內科的學習氛圍建設,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科室年輕人的成長,作為學科帶頭人,盡可能的將自己的技術、經驗傳授給年輕醫生。他常對年輕醫生說:“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必須牢記自己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時刻奉獻自己的一顆仁愛之心,給病人多一份愛心,多一份關心。”每個月,科室都會組織年輕醫生對新近出現的病例以及病人病情近況開展講座,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增強年輕人的業務能力。
|
-
責任編輯:陳瑜輝
標簽:福清 醫院 醫生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