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黎臻懋 攝)
東南網6月10日福清站報道 記者 袁琳敬
福清市南嶺鎮是一個距離福清市區僅20公里,被山水環繞的“世外桃源”。近年來,南嶺鎮始終站在泛北部生態圈和生態旅游板塊這一立足點,緊緊圍繞創建3A旅游景區工作目標,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全力打造大姆山3A旅游景區。景區包括食菜厝古村落、大姆山草場兩大部分。
大山村食菜厝(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袁琳敬 攝)
食菜厝:瓦上一年四季流轉輪遷,檐下百戶人家安住而生
大山村食菜厝是一個具有明清風格的古村落。村落內祠堂、民居、寨堡等建筑類型豐富,古道、古井、古樹等人文遺跡眾多,布局別具一格,是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溪流環繞、梯田層疊的食菜厝古村落是閩中山區家族世系的血緣村落,也是中國封建制度下宗族發展的縮影。作為清代食菜厝古堡,它氣勢恢宏、匠心獨運,也是福建省僅存的寨堡式民居建筑之一。從它的滄桑之美,依稀可見頂盛時期的輝煌。
走進大山村,經過一座小石橋便是食菜厝。小橋靜臥在溪河上,溪流間斷在溪底石塊間泛起些許水花,不急不緩,仿若是在從容地思索和安靜地訴說……食菜厝是大山村食菜厝古村落內較為突出的標的性建筑,俗稱“十扇厝”,是由13座古厝組成的古堡式建筑群,相傳有大小房間77間。整個古厝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以水為界,宅墻半壟,黛瓦青石。來到食菜厝的主厝,長長的石階一直延伸至祖屋,寓意著“步步高升”。三進三出的格局昭示著這里曾經的繁榮和鼎盛。據了解,這兒還曾是解放戰爭時期閩中游擊隊的主要駐地,外墻上植被覆蓋下隱約可見零星幾處彈孔。食菜厝內許多空置的房屋早已無人居住,走到盡頭,也不見煙火,只有石縫中頑強生長的雜草。
兩百年,食菜厝這座樸素的古村落始終安然駐扎在山明水秀的厚土上,凸顯著一種穿透人們內心的情懷。不管歲月如何變遷,不論朝代如何交替,也不管云卷云舒、花開花落,它都在這里,記錄著歷史,靜看時光更迭。
或許人只有在心曠神怡的畫面之中,才能真正體會和理解青山綠水的真義和神韻。誰曾想到,兩百多年后的今天,大山村食菜厝古村落如同一幅陳年畫卷,緩緩鋪展在我們眼前。那種陳舊的美,窖藏著歲月,蘊藏著文化,珍藏著歷史。只能臨摹,只能觀賞,無法復制。它所蘊含的纏綿景質和古老情懷,就像李白留下的千古佳句所寫的那樣:“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閉。桃花流水杳然去,另有天地非人間?!本幼≡谶@里的村民們,或許都在守望著大山村特有的歷史風霜,以及人心最初的桃花源。
據南嶺鎮副鎮長徐增坊介紹,以食菜厝盆地為核心,周圍呈發散式分布著盧厝樓、高厝樓、桃花谷、牛郎公園、大王溪瀑布、梯田花海等自然景點。為方便游客和過往行人,周邊還配備了停車場、公廁、餐飲店等基礎設施。
大姆山山腳下(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黎臻懋 攝)
大姆山: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品味過古村落厚重的歷史感,象征“今”的萬畝草場帶著滿目的翠綠、清新和活力撲面而來。
南嶺鎮大姆山草場是一個天然的高山草場,主峰海拔633米,被稱作“家門口的呼倫貝爾”。大片的草原,連綿幾個山頭。由于臨近海濱,沿途建有多處水庫及母豬山、大山湖、蓮花亭、瑞獸巖、鴛鴦亭等景點,草原遼闊,景色迷人,站在山頂甚至能看到長樂一帶的海岸線。
這里有清朗的天,柔軟的云,連綿的草場與山坡上散養的牛羊。落日余光溫情地揮灑在草場上,絲絲縷縷,一瞬間,整個世界變得純粹而安靜,仿佛只剩下滿目自然的蒼綠,和那一抹素淡清逸的幽幽沁藍……登臨山頂,極目遠眺,觀山千重。層疊的梯田、綿延的水庫和村莊飄起的裊裊炊煙,如夢似幻,遠離城市里的喧囂,只有海風在耳邊作響。此外,大姆山景區內還有大山社學廟(大王廟)、龍津石、犁洞水庫和古樹奇石等景點景觀,以及地瓜干、地瓜餃、青紅酒、全牛宴等特產及特色美食。
“入夏之后,很多人會來大姆山草場露營和拍攝星空,經常有人說這里是‘離天空最近的地方’。”徐增坊笑著說道。
據了解,福州市體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福清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等單位還多次在大姆山舉辦越野賽活動。讓參賽選手和廣大游客用腳步丈量鄉村旅游發展,以目光捕捉南嶺美麗風光,將傳統體育項目與鄉村旅游結合,充分展示南嶺鎮的自然山水之美,助推戶外運動和南嶺鎮鄉村旅游業共同發展,全力打造南嶺活力山水生態鎮新名片。
目前,景區第一季度項目建設工作已啟動,計劃建造2個大姆山觀景涼亭、水庫旁旅游星級廁所、生態停車場、鳳山寺棧道等項目。下一步,大姆山游客服務中心、景觀道路拓改、服務中心公廁、旅游標識牌等配套設施也已列入建設規劃。今后,南嶺鎮將持續圍繞創3A旅游景區標準,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生態旅游環境。
民居(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袁琳敬 攝)
入口的石門(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黎臻懋 攝)
縫隙里長出的雜草(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黎臻懋 攝)
棧道(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黎臻懋 攝)
散養的牛群(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黎臻懋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