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邑的幸福樂章——福清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2022-05-30 14:48:03? ?來源:福清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上世紀90年代初,改革開放大潮激蕩。著眼于21世紀,著眼于福州的現代化建設,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科學謀劃實施“3820”戰略工程。“國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一切由此啟程,一切因此壯闊。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30年來,歷屆福清市委市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始終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不動搖,厚植民生根本,努力在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水環境建設等方面補齊短板,對民生傾斜支持持續增長,民生投入從1992年的5825萬元,躍升至2021年的1026億元,年均增長19.5%,百姓幸福感、獲得感與日俱增,人民生活得到了歷史性改善。 教育醫療齊發展 落實保障惠民生 2020年9月,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福清一中音西校區正式投用,新校區占地162.5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總投資3.8億元,按照福建省示范性學校標準建設,規劃建設9棟大樓,設置96個班。福清一中新校區投入使用后,不僅緩解了城區西部片區生源密集、布局不均、學位不足的問題,也更好地滿足了周邊適齡學子就近入學的需求。 2016年12月24日,福清市醫院正式搬遷至新院,開啟了發展新篇章。福清市醫院新院占地面積177.17畝,一期項目主要建設門急診醫技樓、病房大樓、后勤供應綜合樓,2016年10月竣工;二期項目主要建設醫技住院大樓、感染科大樓、值班教學綜合樓,全面建成后,醫院床位數將達到2000張。對于百萬福清人民來說,作為全市最大的綜合性醫院,福清市醫院新院的建成投入使用,從根本上優化了患者的就醫環境,提升了健康的良好保障。 福清一中新校區、福清醫院新院建設只是我市大力推進教育醫療齊發展的縮影。30年來,不論是教育還是醫療補短板,我市向來不遺余力。 1995年,福清基本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1998年通過國家驗收,提前三年實現“兩基”工作宏偉目標;2005年通過省“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雙高普九)評估驗收;2013年順利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國家評估…… 30年來,福清致力于改善辦學條件,從2008年起,加快了校舍建設步伐;2017年到2020年,全市投入18億元,建設福清一中新校區等83個項目,新增學位24萬個;2021年,加速推廣集團化辦學模式,開工動建了福清二中新校區、城關小學第二校區等一批學校,福清一中觀溪校區、海峽幼兒園等建成投用,新增學位9300余個。 醫療是民生之需,福清對醫療衛生投入同樣是大手筆。據統計,全市醫療衛生投入從1990年的329萬元,增長到2020年的694億元,30年間增長210倍以上。 2017年、2018年福清市醫院、福清市婦幼保健院先后升級為三級醫院; 2020年4月和7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福清市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福清分院分別揭牌成立……2021年福清市還加快推進福清市醫院二期、福清市疾控中心等36個醫療補短板項目建設,健康福清成效日益凸顯。 除了醫療服務水平的飛躍發展,福清市多元養老格局也日趨完善。30年來,福清市以農村幸福院、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照料中心為主要抓手,扎實推進養老領域補短板工作,建成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0家、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58個、農村幸福院381家,形成多層次養老服務格局,讓老人樂享幸福晚年。 文明創建不止步 文化惠民樂萬家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軟實力。 獲評全省文明城市后,福清又把目標瞄向更高,開啟了一場永不停歇的創建接力。全市上下群策群力,朝著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福清奮進。2020年11月,福清榮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夢想終成現實。 從頂層設計到機制建設,再到考核問責,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各級各部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斷推動創城工作邁向更高水平。 示范化引領、智能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品質化提升、項目化推動,夯實創建基礎的應用“公式”全面發力,讓福清的城市環境日益整潔、有序、靚麗,文明城市、單位、村鎮、學校、家庭“五大創建”,市政道路、景觀改造、綠化美化等環境整治“七大戰役”,創建氛圍、市民素質等“十大提升行動”,也在持續提升城市品質……文明,如縷縷春風,吹拂福清大街小巷,潛移默化地滋潤每一個福清人民的心靈,讓文明福清持續文明成了廣大市民的自覺行為。 以人為本,創城惠民是福清文明創建始終堅持的初心。多年來,福清市以創城工作為契機,全面鋪開“十位一體”工作,分批次啟動“口袋公園”建設,各種“見縫插綠、因地制宜”的小型綠地、街頭小游園讓福清人的生活充滿愜意。改造完成的老舊小區煥然一新,“蜘蛛網”不見了,公共設施配套更全了,街面顏值提升了,市民的臉上寫滿了幸福。 愛,讓城市更有溫度。近年來,王錦萍、薛建波等道德模范代表與愛心媽媽幫幫團、福清義工協會、紅心關愛聯合會等團隊的志愿者,通過送醫送藥送健康,籌款捐資助學等愛心志愿行動,點亮了福清這座城市永不熄滅的文明之光,每天都有一種感動溫暖著人們的心田。 福清人的“精神食糧”也日漸豐盛。從“全民閱讀書香濃”到“我們的節日”,再到紅色經典電影展映進基層;從主題文藝下鄉巡演到優秀戲劇展演,再到高雅藝術走進大眾;從“六月天·融情夏意文藝季”到“福清海絲文化展示周”,再到長年不斷檔的各類美術書畫展……一個又一個活動,為福清烙下了別具一格的城市精神印記。 千年古邑福清,素有“文獻名邦”的美譽,文脈深遠。30年來,福清市不僅在文化事業長足發展上持續發力,還積極補足文化設施短板,從只有一座文化館,到建成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體育活動中心、工人文化宮、文藝家之家等一批文化場館及24個鎮街綜合文化站、487個行政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了“市有四館、一鎮一站、一村一室”的文化服務網絡。各類公園、體育健身路徑、健身活動中心、籃球場遍布城鄉之間,打通了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文化體育事業欣欣向榮。 全民治水美家園 護河愛水幸福城 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城市形象的窗口。 2021年12月,龍江生態水系綜合治理工程拉開序幕,福清市將用打造百年精品工程的決心,力爭讓“母親河”重現往日靈光。該工程結合東部新城開發建設,高標準開展龍江中下游綜合治理,將把龍江打造成為福清的生態軸、景觀軸、發展軸,讓龍江成為防洪保安全、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幸福河。 回望歷史,福清從未停歇過對水的治理。為更好地治水用水,營造美麗生態環境,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從2006年到2016年間,福清就耗資10億元,拉開了龍江綜合整治大幕。2018年,福清再次啟動全域綜合治水行動,開展湖庫水系連通建設、“一村一池塘”建設、“百村萬人”清渠行動、“污水零排河”攻堅行動等一系列治水行動,美化我們的共同家園。今年,“護河愛水、清潔家園”行動在福清全面鋪開,齊心協力美家園、共建幸福城成了每位市民的共識。 福清還以水為底色,千方百計增加綠色,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全面打造“綠色福清”,著力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今年,全市計劃植樹造林8685畝,其中,江河流域重點地段建設任務30畝、沿海防護林基干林帶修復150畝、松林改造提升6035畝、其他人工造林更新2470畝。 在不斷擦亮生態底色的同時,福清一體化推進治山、治水、治氣、治城工作,實施“三五七”工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綠色通道”“綠色新城”等造林工程;實施省級森林城市建設、“一江四溪四山”城市公園建設、“四綠”工程;開展“兩違”整治、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等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進“河長制”,推行全民治水模式,常態化開展無人機巡河、萬人巡河清障活動。 如今,在虎溪公園,原來的硬質駁岸被改造成緩草坡,并在沿岸增設親水步道、透水混凝土步道和階梯式親水空間,種植生態、觀賞、耐水濕植物等,打造生態駁岸景觀。不僅僅是虎溪,圍繞“一江四溪”,福清用生態修復為龍江流域織就“綠色綢帶”。在太城溪,通過建設梯級強化表流濕地、帶狀濕地、包塘濕地以及水生物植物修復等,實現了太城溪水質提升。 漫步福清,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福清生態文明建設漸入佳境,為全市人民帶來了普惠的民生福祉,也為福清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了強有力的生態支撐。 城鄉供水一體化是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一環。今年5月,福清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二期合作項目簽約。項目涉及全市17個鎮(街)91個行政村(場),受益人口逾16萬,計劃于明年底全部完成。屆時,福清市城鄉自來水普及率將達到99.99%,比全省和福州市提前兩年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目標。 一水活一城。多年來,福清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治水、護水、愛水成為一代又一代福清人的使命,昭示了福清為加快打造現代化海濱山水城市的決心。 唯有不忘初心,方能行穩致遠。30年來,在“3820”戰略工程指引下,福清主動適應發展新形勢,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努力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實現更大突破,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足、幸福感更可持續,百姓生活實現了幸福升級。 |
相關閱讀:
- [05-30] 福清:產業有所需 院校精準育
- [05-30] 福清失依兒童教育支持計劃圓滿結束
- [05-27] 福清全力盤活低效閑置土地
- [05-27] 山水悠悠育生機 城鄉巨變滿目新 ——福清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繪就城鄉建設大美畫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