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清:聚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新樣板
2022-08-24 16:12:29?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福建頻道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走進古風古韻的古厝圖書館,一股濃濃的書香撲面而來。位于福清市江鏡鎮南宵村下和洋古民居的鄉村古厝圖書館啟用以來,已經成為了民眾讀書的好去處。 長長的書桌前,不少人正在“嘗鮮”閱讀。在實踐所站內打造農村公益圖書館,是福清市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又一次的新嘗試。 近年來,福清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為抓手,先行先試,形成了全域推進、滿城花開的生動局面。福清是如何做到的?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分享? 創新宣傳載體,以新思想引領鄉風文明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每天傍晚,福清市石竹街道洋梓村的一些村民,都會圍坐在大榕樹下的“鄉音石”旁,聽鄉賢用福清方言傳遞黨的聲音。 “這就像小廣播一樣,將黨的最新成就和輝煌歷程第一時間帶到群眾身邊,讓村民更加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決心。”福清市洋梓村鄉賢促進會負責人說。用“小環境”解說“大形勢”,用“身邊事”闡明“大道理”。在講“理”中講“情”,用真情感化辦事的村民,巧妙勸解打開群眾心結,村民和諧相處,鄉風文明,曾經的“調解大樹”成了“宣講陣地”。 據了解,福清在全省縣(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率先打造“新思想學習驛站”,通過開展理論研討、閱讀分享、知識競賽、空中課堂、在線直播等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學習活動,實現與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實時互動。并組織講師團,用群眾熟悉的“鄉音”,進行宣講。 把話筒交給百姓,把講臺交給群眾。依托鄉賢資源,發揮鄉賢作用,開展多元化宣講,把黨的精神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老百姓的“柴米油鹽”之中。 突出為民惠民,以實踐活動引領鄉風文明 “每到周末孩子就吵著要來參加籃球課”一位送孩子來參加籃球公益課程的母親表示,這更像是官方帶娃,這些公益課程,能讓孩子們能接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也更放心。 據了解,福清市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則,合理謀劃布局,依托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和原有的鄉村學校少年宮,統籌教育、民政、共青團、婦聯、社科聯、關工委等部門現有的資源,把“兒童之家”“四點半課堂”“社區家長學校”“鄉村流動少年宮”等陣地、力量整合起來,推動元洪青少年宮、市科技館、僑鄉博物館等青少年活動場所與鄉村“復興少年宮”的活動銜接。 除此之外,福清市搭建新時代講習基地,制定豐富實用的講習課程,常態化開展“四史”專題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主題講習活動。 立足品牌建設,發揮志愿服務暖心效應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設了公益文化課堂,開展了文藝惠民演出、為共建“書香社區”添磚加瓦……文明實踐站積極整合社會志愿服務資源,凝聚志愿服務合力,將薛建波學雷鋒志愿者服務中心、紅心關愛聯合會、義工協會等有影響力、熱心公益事業的民間志愿服務組織納入全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體系中,引導其投入日行一善、文明創城、社區保潔、扶貧助困、便民利民等志愿者服務活動。 “我們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2673支,共有實名注冊志愿者21.2萬人,既有公職人員,也有企業員工,覆蓋面很廣。通過積極參與走訪慰問、慈善公益等活動,助力福清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福清大地激蕩新風正氣。”志愿者說。 為進一步推進溫暖融城志愿服務“五化”建設,更好地發揮志愿服務在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中的重要作用,讓志愿關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團結凝聚廣大群眾投身文明實踐、追求美好生活、實現奮斗目標,福清市通過“暖心服務”激發奉獻精神、深化文明實踐、滿足群眾需求、助力城市建設。打造了文化館文藝下鄉巡演、新厝鎮文明實踐“壹”積分行動、步行街社區“螢火蟲之光”、江陰鎮關愛僑界失依兒童等優秀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2021年,以“文明新實踐、齊心頌黨恩”為主題,廣泛組織各實踐所(站)開展“百站千場”紅色實踐活動,通過讀紅色書籍、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看紅色電影、體驗紅色活動等“五紅”系列活動,使黨史學習教育熱在基層、熱在群眾。 據了解,福清市已實現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4個鎮街實踐所,494個村社區實踐站全覆蓋。下一步,福清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會進一步發揮中心陣地作用,繼續引領鄉風文明,助推鄉村振興,讓百姓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相關閱讀:
- [06-01] 三福之地的“幸福曲線”——福清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 [05-30] 千年古邑的幸福樂章——福清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 [04-15] 福清:文明創建再出發
- [02-17] 守正創新開新局 踔厲奮發寫華章——2021年福清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