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2022-09-22 16:12:01? ?來源:福清市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吳洛濱 我來說兩句 |
近年來,福清市著力打造一批現代農業、高效農業、示范農業、特色農業“樣板田”,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變,高質量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如今,設施農業、融臺農業、休閑農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農業總產值繼續增長,現代農業發展邁出新步伐,勾勒了一幅“良田沃野 ‘豐’光無限”的新時代農業圖景。 設施農業“蔬”寫新篇章 走進鏡洋鎮的福清市綠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基地,一座座現代化設施大棚整齊排列,大棚內綠油油的蔬菜長勢喜人。綠豐農業擁有高標準連棟鋼架大棚2800畝,7座數控溫室大棚拔地而起,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網,旱能灌、澇能排,蔬菜現代化栽培和加工設施一應俱全。 綠豐農業是福清市農業邁向高質高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福清市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實施良種工程、加強指導培訓、推行標準生產、提升品牌效應、強化生產服務,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產業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轉變。 為了鼓勵發展設施農業,2010年以來,福清市安排近2000萬元資金對蔬菜業節水灌溉、智能化育苗、自動化水肥一體化、冷藏保鮮等設施建設進行補助。近5年來,福清市對設施蔬菜企業新建鋼架大棚累計發放補貼2000萬元左右。從2021年起,對當年符合省級補貼標準的新建蔬菜鋼架大棚在福州市每畝補助40%的基礎上,福清市再給予40%的獎補。 農業設施有了,福清市還不斷引進荷蘭、日本、韓國、美國、以色列、臺灣地區以及國內名特優蔬菜品種,開展適應性栽培示范。目前種植的品種有100多個,特色品種、優質農產品成為發展重點,設施蔬菜業通過水、肥、光、溫的控制,實現了從一季生產向多季生產轉變。 為提高蔬菜業整體技術水平,福清市通過常態化召開現場會、組織觀摩考察、建立“五新”技術示范片等,推介交流先進經驗和做法,聘請省、福州市農業專家為企業提供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生產技術指導等服務,解決企業后顧之憂。同時,還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種植戶、一線工人技術培訓班,有效提高從業者的生產技術水平。 針對蔬菜企業多、生產管理水平不一的現狀,福清市積極推進和實施標準化生產,引導企業按照標準化模式組織生產經營和管理,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積極申報“三品一標”認證和參加名牌農產品評選,不斷適應國內外市場日益嚴格的準入要求。目前,福清市蔬菜企業有3家獲批為國家級標準園,3家獲批為福州市級標準化示范區,有14家企業的18個產品通過無公害產品認證,14家企業的56個產品享有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3家企業的5個產品獲評省名牌農產品。 為加快農業發展步伐,福清市積極促進產銷對接,促成了綠豐、綠葉等大公司與永輝超市、興泰豐物流等建立農超對接產業技術合作聯盟,簽訂長期技術合作和產品購銷協議,鼓勵和幫助蔬菜企業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通過雙向聯動,實現校(院)企“雙贏”。同時,加大力度協助規模蔬菜企業、種植戶與金融、保險系統進行銀企合作,積極實施土地整理、中低產田改造和標準農田建設,改善生產條件,不斷推進土地使用權流轉,把耕地集中到種植大戶手中,為蔬菜業的規?;l展奠定基礎。 如今,福清設施農業蓬勃發展。福清市各類設施(包括鋼架大棚、竹木大棚、小拱棚、滴灌、微噴灌、地膜等)蔬菜面積已達6.35萬畝,其中通過省、市驗收標準的各類鋼架大棚面積近2.0萬畝。目前,福清市蔬菜業已形成了以甘藍、胡蘿卜等為主的出口創匯生產基地和以瓜類、茄果類為主的全省最大設施蔬菜生產基地。 原來比較普遍的竹木大棚和小拱棚正逐漸被鋼架大棚所取代,設施蔬菜企業普遍配備了滴灌、微噴灌等節水灌溉設施和無滴膜、遮陽網、防蟲網、滅蟲燈、粘蟲板等生產和防控設備。許多大的企業還興建了先進的智能育苗大棚,安裝了自動化水肥一體化設施,配套建設了冷鏈設施。 通過傳幫帶和實踐摸索,蔬菜種植戶、企業已掌握了較為豐富的生產技術經驗,與單純種糧相比,效益有了很大提高。設施種植雖然投入大,但與傳統的露地種植相比,效益也大為提高。正常情況下茄果類每畝產量可達7—10噸,畝產值可達3—5萬元。 融臺農業煥發新氣象 7月8日,“兩岸攜手、共創未來”融臺青年農民創業交流活動在城頭鎮湖美村舉行,兩岸青年齊聚一堂,展示臺灣水果在福清種植成果,并分享創業歷程和心得,共同探討未來發展的新機遇、新方向。 今年以來,福清臺創園朝著打造臺企臺胞登陸“第一家園”先行縣市的目標,主動作為,充分利用已筑好的“巢”來引“鳳”,為臺胞嫁接創業平臺,促進兩岸農業合作向“深水區”邁進。園區今年新增企業5家,注冊資金達3700萬元,引進臺資2330萬元。 此外,園區還不斷優化臺商臺農在融投資創業環境,大力引進臺灣農產品的優良品種和先進的生產經營模式,并利用自身區位優勢,精心謀劃,合理布局,引進臺灣“新、精、優”品種,推動果蔬種植業多樣化發展。2020年以來,福清臺創園在花卉與果蔬上共引進臺灣優良品種達20多個門類、上百個品種,包括蝴蝶蘭、金鉆鳳梨、黃金百香果、軟枝火龍果、黃龍果、南美燕窩果、芭樂、蓮霧等,大大豐富了園區臺灣優質果蔬種類,促進了品種的不斷完善和更新迭代。 以閩臺天農、新奧生物為代表的蝴蝶蘭培植基地,大力引進臺灣新品種進行瓶苗培育、品種開發,有紅色系、白色系、綠色系、黃色系等,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臺灣蝴蝶蘭種植基地,這2家公司每年可以向市場提供成品蘭花100萬株以上,由于品種新、品相好,市場銷售旺盛。同時,新奧生物還向市場提供大量的瓶苗,帶動周邊縣市的蝴蝶蘭種植開發,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福清臺創園主動作為,持續推進兩岸交流、融合發展,實施品牌戰略、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推動氣象服務到企、提升企業營銷水平、落實專項資金補助,極大推動了企業高質量發展,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截至目前,落戶福清臺創園的臺資農業企業共57家,涵蓋水果種植、花卉園藝、農產品加工、農旅休閑等。整個園區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呈現出一二三產加快融合、體系日趨完善、經營主體不斷壯大、社會影響力顯著提升的良好局面,帶動輻射了周邊的農業發展。 福清臺創園現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2家,并成為全省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臺灣高校學生農業教學實踐基地,三華園區也獲頒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和實訓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休閑農業迸發新活力 近日,在江鏡鎮南宵村鳳梨體驗館,周邊游客們跟著糕點師制作鳳梨酥,這些鳳梨來自南宵村臺商產業園的鳳梨種植園。今年,南宵村臺商產業園種植了25畝鳳梨,預計產量12000斤左右,除了供游客采摘外,還有部分鳳梨將進行鳳梨酥深加工,供游客選購或外銷。 去年,該村利用西浦溪140畝土地,打造休閑、觀光、體驗為主題的農業園區。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基礎上,引入臺灣黃來裕博士的專業團隊,規劃、建設和運營農業園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觀光旅游,村財年均增收30多萬元,村民增收50萬元以上。 7月20日晚,以“六月天·融情夏意文藝季”為主題的“百姓大舞臺”湖美鄉村音樂季文藝演出活動在三分野露營地開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近郊短途游成為新形態,這種輕量式、富有體驗感的休閑活動成為了不少游客的選擇。 城頭鎮湖美村的三分野露營地、南嶺鎮梨洞村的半日閑露營地、鏡洋鎮梨洋村山野牧場……越來越多的的網紅露營地受到市民青睞?!奥稜I+音樂”“露營+篝火”等旅游產品豐富了游客的體驗,為鄉村休閑游帶來更多活力與產能的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提供可持續發展動力。 休閑農業作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要平臺,已成為福清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直以來,福清市堅持以現代農業示范園為示范和引領,打造以田園風光為背景,以生態農業為內涵,以旅游觀光為主題的現代休閑農業旅游產業,布局了十余條精品游線路。截至2022年,福清市建有休閑農業園區約35個,其中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點2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12個,福州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20個;建有中國美麗休閑鄉村3個,福建省美麗休閑鄉村5個;建有省級“水鄉漁村”休閑漁業示范基地4個,福州市級休閑漁業基地5個。 福清市現代農業將以新風貌,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讓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再次迎來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喜人盛景。 |
相關閱讀:
- [09-16] 福清投資環境展示新氣象
- [09-15] 江陰鎮后陳村實施“綠盈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 [08-16] 福清市人大視察古民居和文旅經濟工作
- [07-27] 推動“破壁融合”實現城鄉“共富” 福清市建強中心村黨委助力鄉村振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