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責任田” 護好“糧袋子” 福清市持續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2-10-19 15:01:18? ?來源:福清市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邱玲 我來說兩句 |
近日,鏡洋鎮組織黨員干部、黨員志愿者、村兩委干部等近100人來到紅星村,走進土地整治項目“示范田”,與村民一同收割稻谷。 現場黨旗飄揚,“黨建引領促振興,豐收喜迎二十大”……一幅幅醒目的標語, 彰顯了福清市狠抓糧食生產、守牢安全底線的堅定決心和責任擔當。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近年來,福清市堅持黨建引領,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守好糧食安全的“責任田”,護好人民群眾的“糧袋子”,持續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交出一份份精彩答卷。 黨建引領 深耕糧食安全“責任田” 日前,福清市發改局組織黨員干部到新厝鎮實地走訪糧食應急加工企業。黨員干部詳細了解項目進展情況,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實際問題,促進項目早日建成、早日投產,不斷提升福清市糧食應急加工能力。 走訪過程中,企業反映施工現場地勢低洼,需要大量土方進行土地平整等問題。了解情況后,福清市發改局黨員干部立即協調相關部門,第一時間為企業協調落實土方6萬立方米,并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確保項目平穩落地,保障福清市糧食安全。 福清市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扎實抓好糧食安全工作。福清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部署糧食安全工作,靠前謀劃、搶抓主動,做到應播盡播、應收盡收、能優盡優,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量穩增不減。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推動撂荒地整治,遏制耕地“非農化”和基本農田“非糧化”,是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挖掘耕地生產潛力的重要舉措。為此,福清市制發《2022年福清市耕地拋荒撂荒治理專項行動》等文件,壓緊壓實黨政同責,釋放耕地最大產能,層層分解任務,確保落實落細。黨員干部一線指導復耕復種,改善耕地耕種條件,將符合條件的拋荒撂荒耕地列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相對集中連片的優先重點建設。今年以來,已完成復耕復種855.55畝,完成97.51%,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842.95畝。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投資18118.5萬元,完成10.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 政策加持 擦亮現代農業“金名片” 近日,福建星源農牧基地利用晴好天氣,對基地的尖椒進行移栽,保障冬春百姓“菜籃子”的需求。星源農牧江鏡現代設施蔬菜智慧農業園占地1500多畝,是目前福清市連片規模最大、設施大棚標準化配套水平最高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建有4棟5120平方米的數控蔬菜集約化育苗大棚,67多萬平方米的高標準蔬菜連棟大棚。 當前,福清市著力打造一批現代農業、高效農業、示范農業、特色農業“樣板田”,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變,高質量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如今,設施農業、融臺農業、休閑農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農業總產值繼續增長,現代農業發展邁出新步伐。 一項項惠農政策出臺,一筆筆真金白銀投入,牢牢兜住了福清市豐產豐收的“基本盤”。據悉,2010年以來,福清市安排近2000萬元資金對蔬菜業節水灌溉、智能化育苗、自動化水肥一體化、冷藏保鮮等設施建設進行補助。近五年對設施蔬菜企業新建鋼架大棚累計發放補貼超2000萬元。2021年起,對當年符合省級補貼標準的新建蔬菜鋼架大棚,在福州市每畝補助40%的基礎上,福清市再給予40%的獎補。同時,通過宣傳、推介、招商,吸引在外地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回鄉創辦設施蔬菜基地,壯大設施農業生產規模。 為了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2021年,福清市制定出臺《關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促進糧食生產的七條措施》,通過財政資金不斷加大對糧食作物種植的扶持力度,鼓勵發展糧食規模生產,申報對象涵蓋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戶等,促進全市糧食生產。 同時,福清市積極引導人才下鄉,深化村級干部隊伍全鏈條選育機制,著力培養和打造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積極對接福建農職院、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等知名專家學者到村、企業擔任科技特派員,新增科技特派員216名,常態化提供技術培訓、指導和推廣。強化駐村幫扶,從市直機關擇優選派33名干部到鄉村振興重點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抓好“派、訓、管、用”四個環節,確保真蹲實駐、取得實效。 |
相關閱讀:
- [04-19] 葉仁佑調研糧食安全、春耕備耕和土地整治工作
- [09-22] 福清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 [10-10] 立德樹人 培根鑄魂——福清持續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 [08-23] 賦能港口優勢 做強產業集群 江陰港城經濟區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