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保險優先重疾險再考慮教育金及其他
www.bjjht.com 2016-06-01 15:55:26? ?來源:金融界網站 我來說兩句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祝福身邊的孩子節日快樂之余,不少家長也會為孩子挑選禮物,不少保險公司瞄準了這一時點,重新力薦公司的主打少兒保險產品。家長給孩子買保險,應該怎么買?買什么險種?有什么好的產品可供選擇?《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聯系多家保險公司及保險專業中介人士,為您購買少兒保險支招。 重疾對家庭的影響最大 目前市場上的少兒保險保障主要集中在意外、醫療、重大疾病、教育金方面。大童保險銷售公司銷售總監、專業理財規劃師張繼世表示,因為不同產品的作用不一樣,客戶購買不同產品有不同的目的:比如買意外險為的是防范孩子意外風險,給大人一個安心;買醫療險為的是看病住院盡可能少花或不花自己的錢;買重疾險為的是防范孩子因罹患大病使家庭陷入經濟困境;買教育金為的是給孩子不確定的未來有一個確定的教育費,不至于因為不可控因素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弘康人壽總裁、總精算師張科多次表示,給孩子買保險更應該首先考慮重疾險。理由在于,買保險就是為了應對突發事件對于家庭、經濟造成重大影響,發生在小孩身上的可能對家庭有重大影響的花費最大的就是重大疾病。雖然重病的發生率低,但是一旦患病的治療費用卻很高,動輒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會對一般家庭的經濟帶來較大壓力。現在小孩患白血病(被稱為少兒第一殺手重疾)的幾率逐年提升的情況下,家長更應考慮給孩子買重疾險。 對于少兒重疾險產品,多位業內人士提到了弘康人壽的貝健康少兒重疾險。該產品針對從出生30天到19周歲的人群,為消費型產品,每份保費每年均為70元,對65種重疾和15種輕癥的保額分別為10萬元、2萬元,保障范圍涵蓋白血病、淋巴病、腦和神經系統腫瘤等兒童常見疾病。3歲以下可投保1份,4周歲到19周歲最多可投保3份,最高30萬元保額。 “讓老百姓(48.25 +2.53%,買入)用少的成本,給孩子買保障,最有可能對家庭產生重大沖擊的事情上做好保護。”弘康人壽相關人士稱,這款少兒重疾險保額高、費率低、投保便捷,產品目前已可微信投保,另外,70元保費即享受綠色通道,對罹患保障范圍內疾病的客戶,弘康人壽提供北京看病全程陪同掛號以及15分鐘相應醫療方案咨詢服務。 輕癥及重疾的雙賠付,是不少險企重疾險的特征,除了上述重疾險外,不少險企還推出了一定條件下保費豁免的少兒重疾險產品,給客戶更多實惠。 比如,中宏人壽針對出生7天到17周歲人群推出的長保福星重疾險,提供終身三次重疾理賠的保障,對少兒發病率最高的8種疾病,給予比普通重疾多20%保額的賠付,對于白血病,給予比普通重疾多50%保額的賠付;另外,客戶首次重疾理賠后,后續保費可免交,同時還將繼續有第二次、第三次的重疾保障。 新華保險(41.96 -0.76%,買入)針對出生30天到18周歲青少年的健康無憂青少年重大疾病保險(C款),提供15種輕癥及65種重疾保障,當18周歲至61周歲的投保人意外身故或意外全殘時,此后年度的保費豁免、保障繼續。 教育金確保孩子學習費用 張繼世認為,總體來說,真正讓一個普通家庭陷入經濟困境的大多是重大疾病和教育金,其他的費用基本都是可以承受的,當然首當其沖的是重疾險,教育金盡可能也要盡早準備,因此在購買了重疾險后,教育金可作為對孩子保障的補充。為孩子購買教育金,更多地為家長自己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出現意外時,確保孩子依然能夠有從小學到大學、到出國深造的學習費用。 目前國內險企不少都已推出針對少兒的教育金產品,比如招商信諾的寶貝啟航少兒教育金,如果從孩子1歲開始投保,每月交費約1800元,交滿10年,即可在孩子讀書期間(15-25周歲)連續11年領取共計29萬元教育金;除此之外,產品還提供30萬元的重疾保障,每日100元的住院津貼。另外,該產品同樣提供保費豁免服務,如投保人不幸發生合同約定的重疾或身故,可以免交剩余保費,孩子可以繼續得到足額的教育金和保障。 有條件的家庭還可為孩子購買醫療險,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推出少兒就醫保障的保險產品。比如,眾安保險針對4周歲到15周歲人群推出的兒童齒科醫療險,每份298元,提供市價2300元的牙齒護理套餐,分為護芽版、修芽版兩個版本,含意外緊急齒科治療(4000元)及口腔護理1次(2000元,含全面檢查、洗牙、窩溝封閉治療/齲齒填充治療)的保障內容。產品保障期限1年,就診范圍為百家兒童齒科診所,眾安保險官網、官方微信、天貓旗艦店可購買,購買預約可免掛號、免排隊就診。 ?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6-06-01 ]我國對外證券投資達2808億美元
- [ 2016-06-01 ]證券日報:中國不會跟著美元“指揮棒”起舞
- [ 2016-05-31 ]干貨!關于買房貸款必備的10個小常識
- [ 2016-05-31 ]銀行業營改增棋局未完 凈利承壓創新業務遇阻
- [ 2016-05-31 ]銀行保險鬧資產荒 委外資金流向私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