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麗:夢圓珠山之巔
www.bjjht.com 2016-07-15 08:38:55?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站在音西街道珠山村大山坡茶場之巔遠眺,東張、石竹、宏路以及福清城區一覽無遺,福廈公路、沈海高速車輛川流不息,而身邊一排排茶田錯落有致,一株株茶葉蒼翠欲滴的,在陽光的照耀下,分外惹人喜歡。置身茶樹間,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品嘗著剛制作不久的香茶,令人心情無比舒暢,這美麗的場景仿佛一幅油畫。 然而,茶園看似風光的背后,卻有著鮮為人知的艱辛,誰能想到,這里埋藏著女主人張玉麗多少的苦辣辛酸。 今年40歲的張玉麗是寧德地區福安縣賽岐人。從小生活在山區,她熱愛大自然,喜歡山山水水,她的丈夫是福清人,當年在福安賽岐做事時結識了她,婚后她就隨丈夫來到福清。這一來,不知不覺已有22載,張玉麗說,怎么也沒料想自己一輩子會跟茶打交道。 2004年,她和丈夫承包了珠山村大山坡茶場。那年4月1日,她和丈夫兩個人徒步走了幾個小時來找到荒廢的茶場,只見茶樹有5、6米高,雜草叢生,站在那兒連人都找不著,茶場的三間老房子都倒塌了,一派荒蕪景象。 “誰能想到這個破敗的茶場當年可是上山下鄉‘學音西’最熱鬧的地方,葉飛將軍也曾在這里居住過,可惜荒蕪了30多年,我們就是在那樣破敗的環境下開始創業的。”張玉麗說,剛承包時,茶場并沒有路,住在山上的第一個晚上,山麂悲凄 的叫聲就像小孩的哭聲,聽著令人膽戰心驚,現在想想還會流淚。 在相關部門和珠山村委的大力支持下,張玉麗和丈夫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拯救茶場。他們和工人們一道,開山引路,引電上山,清除雜草和蟲病……沒有地方制茶,便將山上幾座破舊石房重新裝修,改成制茶車間。由于設備簡陋,一旦停電,就得用發電機發電救急,可是經常制茶到一半,發電機就燒壞了,真可謂創業艱辛百事多。 “茶場就好比人的頭發,不修理就雜亂無章了,600百畝茶場,我們花了整整兩年時間修復才能見人。”張玉麗說,12年了,她們投資260多萬元建成5公里茶園主干道和3.2公里排水溝,完善了茶園路網等基礎設施,建成合理的茶園排水系統,有效提高了茶園種植管理與生產效率,為生態茶園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同步發展。 談起和愛人的創業經歷,張玉麗眼里噙滿淚水。“我的愛人當年就是因為路況不好,在去茶場的路上遇到車禍走的,那時我自己幾乎快崩潰了,但是我咬牙想:一定要把孩子帶好,要把和老公一起千辛萬苦創業的茶場經營好,就是這一信念支撐我走到現在。”張玉麗說。 早年珠山茶園在福清還有一定的名氣,張玉麗拿出一張張褪色的獎狀,證明著茶園的歷史和曾經的輝煌,這也是她堅持做福清本土茶葉的原因之一。大山坡茶園海拔480多米,空氣好,茶樹都是數十年的老茶樹。茶葉經過晾曬、發酵、殺青、揉捻、干燥、加工等程序,制成大山坡紅茶和綠茶,暢銷省內外,頗受福清茶葉愛好者的青睞。 陶醉在滿園的綠色中,很難想象,瘦弱的張玉麗當年是如何帶著工人開山劈林、熬夜制茶,搞得滿身疲倦。為了這個茶園,張玉麗沒少被人當成傻瓜笑話。不過,心已定,堅守著自己的夢想和信念,在傾情呵護下,把沒落的茶園打造成如今的郁郁郁蔥蔥,她還是充滿成就感的。平時,常有不少騎友和戶外愛好者來到茶山鍛煉,品嘗茶葉,他們都夸珠山騎行是個好去處,大山坡茶葉味道好。 可以說,在這珠山之巔,張玉麗不僅留下創業夢想,更留下一份無法抹滅的對生命的最真誠的記憶。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6-07-14 ]魔幻水世界,福清的小伙伴有福啦!
- [ 2016-07-14 ]游千年皇家寺院福鼎昭明寺
- [ 2016-07-14 ]最普通的家常菜 才有正宗的家鄉味
- [ 2016-07-14 ]古厝情懷:撿拾那漸漸遠去的記憶
- [ 2016-07-14 ]中能電氣暢銷海外 實現產值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