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了口袋富“腦袋”——30年福清文化生活大變樣
2020-12-04 11:10:23? ?來源:福清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一號影廳當年可容納1000多名觀眾,每天放映6場,厚厚一沓電影票,每天都要用好幾本。”回憶起華僑影劇院當年的盛況,該院副書記兼辦公室主任陳波很有感觸。 福清華僑影劇院是許多老福清人文化生活里抹不去的印記。原來,在城關,只有人民影院、大眾影院2家放映廳可以觀看電影。后來,林紹良等海外鄉親捐建華僑影劇院,并于1981年6月正式運營。 “當年,要是能到華僑影劇院看電影,那可是一件奢侈的事?!标惒ㄕf,在那個經濟不發達的年代,文化生活非常匱乏,市民的文化生活多數是自己搬著椅子看露天閩劇演出,像華僑影劇院這么大規模的影劇院,全省沒幾家。 改革開放后,福清經濟迎來大發展,市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華僑影劇院可謂“門庭若市”,到電影院觀影成了許多福清市民的一項高雅的娛樂生活。 進入新世紀,電影產業從“膠片時代”進入“數字時代”,市民對放映的技術以及觀影環境和觀影的視覺體驗等需求進一步提升。福清華僑影劇院順應時代變化和觀眾需求,軟、硬件全面升級,打造了3個數字3D放映廳,滿足市民的觀影需求。 短短幾年間,福清的電影放映廳院如雨后春筍出現在各個街區,市民不僅可以觀看到2D影片、3D電影,影院里還設有4D動感影廳和特色的按摩椅廳,有的影院還設置一些主題包廂,滿足觀眾的不同需求。 從過去的傳統影院到現在的各具風格的現代化影院。福清觀影市場完成了從“有”到“精”到“特”巨大蛻變。 和觀影文化變遷一樣,建市30年來,福清市積極補足文化設施短板,先后建成了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體育活動中心、工人文化宮等一批文化館場及24個鎮街綜合文化站、487個行政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面實現“一鎮一站、一村一室”三級文化服務網絡。各類公園、體育健身路徑、健身活動中心、籃球場遍布福清城鄉之間,打通了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以前閩劇演出,就是搭個臺、蓋個棚,夏天看戲烤爐喂蚊子,冬天看戲寒風凍死人。”東張鎮村民許國清深有感觸地說,現在,村民可以舒服坐在室內觀看高質量的閩劇表演,也可以欣賞到精彩且高大上的文藝演出,不用再受夏熱冬冷之苦了。 文化設施從“陋”到“美”,群眾文化活動也從“少”到“多”、文化活動也從“單調沉寂”到“豐富多彩”。建市30年來,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福清的老百姓開始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真可謂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腦袋”。因此,在不斷完善文化基礎設施的同時,我市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原則,整合文化資源,因地制宜開展群眾性文化系列活動,深入打造激情廣場、社區文化、鄉村文化、民俗文化四大平臺,大力實施“文化惠民樂萬家”工程,持續推進“主題文藝下鄉巡演”“高雅藝術走進大眾”和“優秀傳統戲劇展演”三大系列活動,將文化盛宴送到老百姓家門口,用文化點“靚”群眾生活。 |
相關閱讀:
- [12-01] 【回眸30年】路暢了 家近了——市民出行變遷印證福清交通發展
- [11-20] 撤縣建市30年 福清加快編制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 [11-16] 30年前只有1座公園,如今40多座公園“串珠成鏈”,不斷刷新城市顏值
- [11-13] 每一個地標,都是一段記憶,都有精彩故事——【回眸30年】盤點福清的那些“時代烙印”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